三亞政府發錢了!5月5日,三亞已啟動三亞市物價補貼聯動機制,為三亞全市符合條件的62萬城鄉居民發放2014年上半年物價補貼,每人一次性補貼360元,共需發放約2.2億元的“紅包”。
  向民眾無差別派發現金,並不是三亞開的先例。澳門從2008年開始直接向民眾派錢,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分別可獲5000元與3000元,此後的7年裡,澳門政府每年都延續了派錢政策;而香港也曾經在2011年推出過向永久居民每人派發6000元港幣的政策。比起一國兩制下的港澳兩地,同在內地的三亞“紅包”顯然更能刺激大家的神經。尤其三亞的“紅包”從2010年到現在已經連續發放了5年,而且今年除了常規的上半年物價補貼外,還曾經在春節前發放每人200元的一次性臨時補貼。
  三亞的“紅包”引來網友的羡慕嫉妒恨,在發佈這條新聞的微博回覆里,充滿了諸如“求發錢”、“別人家的政府”以及“今夜,我們都是三亞人”等艷羡之語。其實,理論上講,每個中國公民都擁有享受物價補貼的權利。2011年,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出台了發改價格〔2011〕431號文件,要求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要求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月度漲幅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依據,當月度漲幅達到臨界條件時,啟動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不過,這一文件並不具備強制性,具體執行權還是在地方政府手上。
  實際上,如果從經濟學角度來講,無差別對民眾派發現金,對經濟效率或社會福利的提升是比不上一個高效的政府進行有差別的惠民政策和補貼的。不僅其間涉及的排查虛假申報、銀行手續費等行政成本也必須考慮在內,流通的現金增加亦可能進一步推高物價弄巧反拙。三亞發放的“紅包”金額在百餘元至數百元不等,行政成本並未公佈,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數額未必比香港派6000港元時高,但所占比例卻一定更高。況且,每月60元的補貼在當前的物價、尤其是三亞這一國內炙手可熱的旅游城市的物價面前,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實際效果非常小,更多的作用在於安撫民心。
  這個道理大家不是不清楚,但爭議聲音遠遠被羡慕之聲蓋過,顯然不是由於民眾想不到或相信不會發生浪費和腐敗問題。除卻現金帶來的直接刺激外,政府的財政支出效率低下、社會保障力度缺乏的現狀,不免令人產生這些錢“讓政府花不如由自己花”的感覺。  (原標題:[短評]三亞“紅包”引人羡,“讓政府花不如自己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43miyii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